年7月15日,在杭州西泠印社拍卖现场,一件“平底锅”最终以1.85亿元人民币落槌,并且这件“平底锅”也成为西泠拍卖成立以来诞生的最高价拍品。
不仅如此,这件拍品还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贵“平底锅。”那这件“平底锅”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它有自己的名字,它叫“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简称“兮甲盘。”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长得很像一个盘子,但这个盘子却又与众不同,它比平时咱们盛菜的盘子大多了。它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还有两只耳朵,附着于盘沿两边,总的来说,的确有点像“平底锅。”
“兮甲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它铸造于公元前年,而且腹内有铭文字,主要记述了一件事情,一个叫兮甲的重臣,跟随周王北伐匈奴获胜,不仅如此,他治理南淮夷,维持东南边疆稳定,做了很多成功的事。
在这段铭文中,记录的内容就连很多历史典籍都没有记录,所以它的文献价值可以说是特别高。然而,这样有价值的宝物,却在流传过程中,还真被当作平底锅使用过,怎么回事呢?
原来,兮甲盘出土于宋代,南宋时收藏于绍兴内府,为宫廷所有。但后来蒙古人攻占南宋,兮甲盘便流入民间,落到了一个叫作李顺甫的人手里。
这李顺甫,不知道这是啥东西,所以就把圈足给砸掉了,当作了摊煎饼的平底锅,不得不说,这样的国宝被用来摊煎饼,真有点暴殄天物了,也不知道当时李家人怎么想的,可能不识字吧,才把这件国宝用来摊煎饼。
再后来,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在李顺甫家里做客时,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平底锅”,他辨认出了锅底的铭文,发现这铭文可以追溯到周代,于是他判定,这个“平底锅”可能极具研究价值,于是当即就从李顺甫手里买走了。
此后,他便把兮甲盘收藏于自己家中,以便研究其中的铭文,也多亏了他,得以让这件国宝被抢救,重新焕发光彩。这段事迹记录在鲜于枢的《困学斋杂录》里。
不过可惜的是,元朝以后,几百年的时间里,兮甲盘再次不知去向,直到清朝,它才发现被晚清收藏大家陈介祺在古玩市场买到,并收藏起来。
民国时期,它还被拍成照片,收录在《商周彝器通考》这本书里。但可惜的是,到了民国末年,兮甲盘再次失踪,杳无音信。后来在日本等地曾传出发现了兮甲盘的消息,但后来都证实那些都是假的。
直到年,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在美国一家小型拍卖会上发现了兮甲盘,并花重金果断买下。
年,兮甲盘在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以1.2亿的价格开拍,在不断的加价之下,最终以1.85亿人民币的价格落槌,加上15%的佣金,最后成交额为2.亿元。
而据专家称,对于兮甲盘本身的价值来说,这个价格并不算贵,它的价值,可以说是无价的,如今,这件国宝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真是太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