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落魄的数学天才,宁愿在国外刷盘子,

每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都是天赐的礼物,对于任何一个有着出色能力的人才,任何国家都会尽全力去培养。我国亦是十分重视人才,不仅愿意给予充足的资源让其发展,更是愿意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与空间。所以国内的环境应该很适合人才发展才是。

然而事与愿违,尽管国内提供了很优厚的条件,一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却依旧不愿意呆在国内,甚至千方百计的出国,时至今日,仅是留在美国旧金山的清北高材生就达2万人之多。

为了出国,一些人才可以卑微到让大众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当初我国有这样一个人,在国内备受器重,出国后四处碰壁,甚至为了生计到餐厅端盘洗碗,也不愿意回国发展。那么他如今怎么样了呢?

一、锋芒初现

文中的数学天才名为张益唐,于年出生于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教授,母亲是机关文员。自幼,在父母的影响下,他在数学领域展现了超高的天分,同时也对音乐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9岁的时候,他偶得了一本大学数学教材,于是他便开始潜心研究起数学,这本教材里就包含了哥德巴赫猜想等世界级数学难题,引导着他进军素数领域。

二、坎坷求学路

年,高考恢复后,张益唐匆匆参考,然而成绩并不理想,待到第二年高考时,他一举考上北大数学系,这时的他23岁。进入北大数学系的张益唐如鱼得水,不仅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及硕士学业,还收获了大批的仰慕者。

巧的是,当时的北大校长丁石孙认为,实用型人才是中国改革开放急需的人才。很快,天赋异禀的张益唐便引起了丁石孙的注意,于是丁石孙建议张益唐出国学习代数几何,他认为这个方向将来更有前途。张益唐也接受了丁石孙的建议,并且取得公派自费留学的名额,于年前往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然而,张益唐的留学经历并非顺风顺水。

当时,张益唐基于导师的研究成果发表了自己的论文,然而在论文发表后,不少数学家指出该导师的成果中存在大量的漏洞和悖论。莫宗坚为此迁怒于他,并以此为由拒绝为张益唐写毕业推荐信,而张益唐的个性又属于执拗型的学者,愣是不肯向导师服软,在这种情况下,僵持了数年才拿到博士学位证书。

张益唐在美留学期间财务一度陷入窘境。因为没拿到博士学位毕业证书,没有研究机构愿意聘用他,所以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他只好自降身份到一些餐厅端盘子洗碗。后来在校友唐朴祁的帮助下,张益唐终于在年有了一个稳定的职位,作为临时讲师受聘于新罕布什尔大学。

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张益唐正式开始研讨“素数间隔”,年完成“孪生素数猜想”,该论文在仅有极少数学家能看懂的情况下,达成了三周通过审稿的壮举,同时也打破了存在年的审稿通过时长记录。自此,张益唐迎来人生巅峰,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三、拒绝回国

在张益唐最艰难的时候,丁石孙成为了北大的校长,他听闻了张益唐在美国的遭遇后,邀请他回北大任教,当时张益唐想都没想便回绝了,并表示宁愿留在美国刷盘子也不回国。

年,当记者问及张益唐回国发展的问题时,他回道:“要是在中国,我不会取得如此成就”。

当时间来到年,在未来科学大奖的会场,当记者再次问到他有没有考虑回国时,他这样回答道:“现在自己在考虑要不要回国”。

结语

张益唐的一系列发言,引得了国内的大范围声讨,他宁愿在国外做服务员也不回国的言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都不理解,国内如此看重他这个人才,愿意给予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为何他还不愿意回国?

其实了解张益唐的个性便可得知,张益唐属于较为单纯的研究型学者,更注重对他的研究开展是否有益,所谓在何地研究其实是次要的因素。如今随着国内科研环境的完善,张益唐也表露出了回国的意向。

所以,大家对于这样宁愿做苦力也不回国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hnnwy/10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