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善的密码全国最美家庭黄琼一家三代忠善

刚上天山的谢斌

上篇:奶奶谢斌——八千湘女上天山

年10月的一天,长沙银行学校召开了一个特殊的动员大会,听报告的全是女同学,做报告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中尉,他叫熊昊。熊昊的报告就是向大家介绍新疆,讲新疆是个好地方,动员大家踊跃报名参军。

熊昊的报告一讲完,台下就炸了锅。有的同学说:新疆很冷,一出门就把鼻子都冻掉了。熊昊就指着自己的鼻子笑着说:“你们看,我的鼻子不是还在吗?”

台下响起了一阵嗤笑声。

有的反问:“那么你说,新疆不冷吗?”

熊昊实事求是地说:“室外是有点冷,但室内都有火墙,一点都不冷,很暖和。”

“火墙?什么火墙?”

同学们来了兴趣。

熊昊说,火墙是用土炉子或铁皮炉子,通过火墙的洞口,使火墙保持温度,供人们取暖,既卫生,又省燃料,大都在外屋烧火做饭,里屋取暖。

女同学们听得要懂不懂,但却来了兴趣。

有的说,到了新疆,就像到了外国一样新鲜,好玩呢!

有的说,招湘妹子上天山参军,是毛主席的号召呢!

来自涟源的一个叫谢斌的女同学听得心潮澎湃,她内心深处对党和领袖的朴素感情迅速被点燃:是毛主席的号召,我们作为毛主席的家乡人更应该响应号召!我们能够有今天,还不是全靠了共产党和毛主席吗?

谢斌想起了姐姐,姐姐在涟源市荷塘镇富田学校教书时,接触了不少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有一次,一个女地下党员跑到学校来避难,姐姐掩护她,使她成功躲过了反动派的追杀。后来,姐姐也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解放后,姐姐成为了部队的一名干部。她的两个哥哥也参加了革命。

家人的经历,让年轻的谢斌坚信:跟共产党走、听党的话肯定没错。

会后,谢斌就第一个报名参军,接着还有另一个女同学也报了名。还差两年才毕业,按照政策,她们是可以发毕业证的。但毕业证迟发了三十多年,直到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四日才发下来。毕业证书名称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明书。

上书:谢斌同志于一九五三年四月入原新疆军区工业学校(院)会计专业,一班(队)学习,由于工作需要原因,经组织批准,于年10月提前离校,根据教育部(84)教学字号文件精神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参联字4号文件规定,定为中专毕业。特此证明。

与此同时,湖南银行学校也给她补发了一个毕业证书。

关于八千湘女上天山,社会上曾流传一些副面文章,说是汽车拉到新疆,每到一个点就放下一个姑娘,那里就有一个男子在等他。说是每人“发”一个老婆,根本不管这些姑娘是否愿意意,完全是组织“分配”。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想从谢斌身上得到证实。

谢斌说,来到新疆后,“下了汽车,就进了学校”。谢斌进的是新疆军区工业学校(即后来的新疆矿冶学院),学的会计专业。

刚上天山时的谢斌

年,谢斌又被安排到俄文学校继续学习俄文。俄文学校的校长叫王渭清,是王震同志的夫人。王震来学校做过三次报告。谢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王震做报告的时候,有一个小孩跑来跑去,王震就说:我宣布,从现在起,“枪毙”你五分钟。那小孩就站在原地不敢动了。坐在王震旁边的王渭清看那小孩站了一会儿后,就微笑着招手,让他回到座位上去。

王震到学校了解到女同志没有卫生纸用,就对相关负责人发了火,说人家十几岁的姑娘这么老远从湖南来到新疆,你们就连这个也不给人家解决吗?不久,学校就有了卫生纸。这么细小的事,都能得到王震同志的关怀,谢斌心里十分温暖。

年,由于中苏友好关系破裂,俄文学校只办了一年多解散了。谢斌就安排下基层劳动,先修冰湖水库、再修青年水渠。工地没有房子住,就挖地窝子住。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挖制方式比较简单: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地窝子可以抵御沙漠化地区常见的风沙,并且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就用驴粪蛋烧炉子生火做饭烧水,每个月发三元钱的卫生费。谢斌和大家一样,并不觉得艰苦,一种理想的力量在支撑着大家,谢斌更是干得欢,业余时间还写诗。

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

消息传来,谢斌写了一首诗《红心颂》,被军区司令部推荐到《绿洲》杂志发表,后来又被推荐到《新疆红旗》杂志发表。他还写了一个中篇小说《把理想公开》,在《昆仑》杂志发表。军区司令部见她文笔好,就把她调到机关,专门写通讯报道。

一年后,谢斌被调到新疆农科院家离禽厂当了一名技术员。一年之后,谢斌被调到新疆材料总厂附属的建工中学当老师,从此一直到退休。年9月,谢斌被授予荣誉证书,这是新疆军区教育局专门给从教三十年以上的教师发的。这是对她一辈子从教的最好肯定。

坚定的信念,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党指向哪就奔向哪,哪里艰苦就去到哪里,默默无闻地为党和国家奉献。谢斌这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忠善之人,不但为子孙后代树立了跟党走的好榜样,也为后代种下了牺牲自己、国家利益至上的红色基因。

中篇:妈妈邓希安——“傻”人一辈子做“傻”事

年,谢斌的儿子、已高中毕业的乌鲁木齐知识青年黄亚中,主动申请下到农村,回湖南老家务农。他的决定得到了母亲的支持。临走那天,谢斌把他送到车站,一再叮嘱他要听党的教导,与人为善,不要怕吃亏,要敢于牺牲。

回到涟源荷塘老家后,黄亚中凭着在生产队勤奋劳动、助人为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改革开放后,他又率先创办企业,把乡镇企业办得红红火火。黄亚军尊老爱幼,与人为善,抚孤扶贫,办事公正,不嫌麻烦,在当地羸得了很好的口碑。在当地自愿当法庭陪审员三十余年,不但不问津贴,并为新建法庭捐款,义务帮助群众调解纠纷,为务工人员讨回拖欠工资。村民们事无巨细,喜欢找他来“投诉”,他总是能够把工作做好。涉及一些益的,他就牺牲自己的利益,把两边都安抚好。有人说:“老黄啊!你当这个陪审员,赔了工夫又赔钱,这是何苦呢?”黄亚中总是憨憨地笑了笑说:“这事总得有人做啊!”结果一当,就当了三十多年。有人给黄亚中取了个外号,叫“人民赔损员”,他是专门用自己的钱给别人赔偿损失的。当地法庭庭长说:“谁说雷锋没户口,你家个个是雷锋!”

最让人称道的,是黄亚中娶的妻子邓希安也是个“马大哈”,人们说,这两个人真“绝配”。邓希安的“傻”故事在当地传得很广。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鼓励个体经济发展,邓希安开始从商,不但成为“文明经商户”,而且因为热情广结人缘。由于总是乐于助人,商店成了邮政代办点,邓希安就义务担负起了富田村及周边干山、龙家、新田、马顶、张树村和水洞底的新禾、雷家、张家村等9个村的信件投递。不管是炎炎烈日下,还是纷飞白雪中,她都是准确及时把每一封信送到收信人家里。年农历年底的一天,荷塘农村已是家家户户准备过年的日子。外面大雪纷飞,已经连续冰冻三天了,大地一片白茫茫,天还没亮,邓希安早早地就起了床。她背着邮包,要给远在四公里之外的干山村毛美成、毛先凡两人送去他们的特快专递。过年了,时间不能耽搁。厚厚的冰雪中,赶路又不能急。送完专递,邓希安心里特轻松,走到一个高坡时,她一不留神脚下一滑,整个人就跌下坡去了,坡下是一片湿地,右手骨折,右脚踝关节扭伤,全身湿透冻得浑身发抖。她一路走,一路爬,回到家里时天还没亮。

邓希安在广大的农村穿梭投递,走村串户,她利用这种便利,常帮村民捎口信、传话,为村民之间传递信息。邓希安平时很爱看书看报,还喜欢练字。因此,常在村民中传达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指示精神。很多村民也常找她写信,她总是乐于助人,有求必应。

利用这种便利,她还每年义务完成一万多元的党报党刊征订任务。近几年来,农民朋友爱看报的少,爱打麻将的越来越多,每订一份报纸都不知要费多少口舌,磨破多少嘴皮。但为了让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的老百姓之中,她总是置个人的荣辱和辛苦于不顾,厚着自己的老脸皮,克服一切困难去征订报纸。她每年总是超额完成,受到上级的表扬。

由于她义务做的公共事情多,又关心人,有爱心,当地干部群众都亲切地叫她“希干部”、“希外婆”。对此,邓希安心里美滋滋的,她觉得这就是金杯、银杯,是自己在村民中的口碑,是群众对自己最好的赞美、褒奖。

年11月的一天中午,邓希安的女儿黄琼从宁夏青铜峡部队回家探亲。娄星区水洞底新禾的雷六秀老人到邓希安家里讨饭。她看上了黄琼身上穿的一件粉红色羊毛衫。邓希安悄悄地把女儿叫到一边,叫女儿脱下给老人。女儿不解,从家里衣柜里拿出一件旧毛线衣,可是老人不要。邓希安一边给女儿做工作一边从女儿身上把羊毛衫脱下来亲自交给老人。然后,还留她在家里同她共床住了几日。“跟叫化子一起住。”她女儿当时很是不解,邻居更是不解,甚至有人看邓希安的笑话。邓希安悄悄地跟自己的女儿说,叫化子也是个人哩。这句话,至今仍然深深地感动着她的女儿。

年12月26日,风雪交加,荷塘镇白龙村的曾如兰老人在付田村马路上行走时,因冷得打颤,突然倒了下来。正在马路对面锄菜的邓希安见状,放下锄头急忙跑过去看,见老人口吐白沫,不醒人事,邓希安背起老人就往付田村卫生院走。那时住院难,没有铺位,邓希望好不容易找人帮忙才弄到一个床位,并整整照顾了老人三天三夜,没在被窝里取一下暖,并为老人付了多元的医疗费、生活费等。

邓希安照顾村里老人

年农历12月20日,是邓希安女儿黄琼结婚的大喜日子。这是一个雨雪交加的日子。上午,邓希安说出去一下就回来。可是,中午了,还没见邓希安的身影出现,女儿的结婚仪式已经一拖再拖,急得女儿眼里噙满泪花、新郎心里充满怨气,女儿的婚礼不得不在母亲缺席的情况下举行。直到下午两点多女儿的婚礼完毕,她才急急忙忙地走回来。在家人的一片抱怨声中,邓希安道出了原委:村里的一些孤鳏老人,知道她女儿结婚想来庆贺,但又难以拿出“人情”钱来。邓希安就一个一个上门请他们来吃一顿免费的丰盛午餐。当她请到孤寡老人赛军妈家里时,赛军妈正被肚子痛折磨得呻吟不已,不断地在床上打滚。见状,邓希安一边询问疼痛的情况,一边帮她按摩腹部,还打来开水让她慢慢喝下,给她拔火罐。赛军妈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滴出来,痛得她脸都变形了。邓希安见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不顾女儿的婚礼正在等着她,背起赛军妈就往荷塘镇卫生院走,背到卫生院时,她自己都上下不接下气全身散了架似的。经诊断,赛军妈患的是急性阑尾炎,急需动手术。赛军妈手术没有钱,邓希安就掏出身上准备给女婿喊妈妈用的红包交了医疗费。赛军妈手术前后,她象亲人一样在卫生院守着、照顾着。直到下午近两点钟赛军妈的手术做完,她才歇一口气放心地急急回到家里。

年元月的一天,正是娄底难得的一个下雪天,天寒地冻。晚上12点多,医院医院生产的李芳打电话到邓希安女儿黄琼家里。原来,李芳的老公在广东打工,婆婆医院照顾,她娘家又是广东那边的,临产了身边没任何人能够帮一下。放下电话,邓希安就悄悄出了门,踏着冰雪走了近医院,照顾李芳产妇和婴儿,一连照顾了三天,直到李芳娘家来人才离开。

邓希安的邻居黄岳松,家里很穷,结婚没几年老婆就离家出走了,家里老娘也八十多岁了,娘俩生活都很艰难。邓希安每年都“借”钱给他,“借”了二十几年,从来没要他还过。

屋漏又逢连夜雨。年冬天,黄岳松唯一的四间低矮的土房子在风吹雨淋雪压中倒蹋了,娘俩无处安身。邓希安一方面四处帮他借款,一方面帮他向当地政府打报告救助,还四处求人帮他免费建房,她自己则既借钱给他又把自己家门口的空地让给他建房。邓希安帮黄岳松建的房子有三层,她自己的房子却只建了两层。邓希安帮黄岳松建的房子建在自家房子的前面,遮住了自家的房子。有人说,邓希安真“傻”,帮人建房子挡住自家的风水、阳光,真是“傻”到家了。

年以来,娄底市掀起了全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邓希安虽身在农村,但心如城里人,投身于那些牛楼猪舍旁的臭水沟里。掏净臭水沟里,她不忌讳恶臭,也不忌讳用手。她用手一捧一捧地掏,她觉得用手搞得快,搞得到位。群众问她“你为什么不戴手套,不用铁夹?太脏了。”她说:“垃极太多了,一来夹不动,二来很不方便,进度太慢了,不如用手搞。至于说脏,以前我们粪都要用手来撒,这个算不了什么。”冬天里,牛楼猪舍的臭水沟结了冰,她同样不忌讳用手去掏,冻僵的手指被划破了都不知道痛。

年9月,富田村培元组的孤儿黄瑛哭着要读书。可他的养父已经七十多岁,养母也五十多岁,两人身体都不好。家贫如洗,生活清贫。邓希安听到小黄瑛的哭声,想到小女孩读书求学是天理,考虑到她家里的经济情况,就马上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元钱给小黄瑛的养父母。小黄瑛上学后,邓希安总要抽时间去看望,过年过节给她的养父母元钱。但她自己连买件衣服都不舍不得,资助有困难的人时一点也不吝啬。

年年夏天,涟源遭遇数十年一遇的旱灾,荷塘也不例外,只能引来白马水库的水抗旱,由于放水多,水流经的距离远,水渠好几处堤坝被水冲坏了。一经发现,必须马上采取临时措施,堵住漏口,才能保证珍贵的水源能够用于灌溉农田。

邓希安与许多干部群众一起齐心协力,日日夜夜守在渠堤上巡查,一发现有漏水处立即采取措施堵上。她不怕苦,不怕累,户外的温度达到了摄氏三十八度以上,火辣辣的太阳几乎要把人身的油烤出来。邓希安硬是霸得蛮,整整坚持了一个星期,全镇的禾苗得到了灌溉,直到雨水降下来,旱情得到缓解。

年8月30日黄昏,她到村民李石文家的猪舍粪坑清垃极,跳到粪坑清理完毕,爬上粪坑时不小心头碰到电线杆上,痛得她当时昏倒在地,眼睛差点碰瞎,好长时间才慢慢苏醒过来。至今,她的额头都有一块是紫色的。

邓希安所在的富田村,因为卫生工作搞得好,在湖南省卫生抽查评比中,被评为湖南省卫生工作第一名。

几年前,年近七旬的邓希安住到了娄底城里女儿家,但她闲不下来,在娄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她报名当志愿者,经常去搞公共卫生,到马路上站岗值勤。年8月6日,娄底市委书记刘非看望了在烈日下站岗的志愿者邓希安。

邓希安被评为年“湖南好人”、年“中国好人”候选人,受到胡锦涛、李长春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

下篇(一):弟弟黄国雄——捐献遗体作医学用

黄琼和黄国雄是黄亚中和邓希安的一对儿女。忠善的种子不知何时就在他们心里生了根。他们在无言中就完成了忠善的传承。

年,18岁的黄国雄正在涟源五中念书。得到征兵的消息后,黄国雄觉得好男儿志在四方,便投笔从戎,加入了素有“东方海豹”美誉的南海舰队海军陆战旅。他个头小,6个月的新兵训练中,头顶烈日,脚踏海水,翻山越岭,跨障、潜水、射击、格斗,一个个项目过关了,获得“训练标兵”称号。不久,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部队先后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党员”、“优秀班长”。入伍后,黄国雄在南海舰队海军陆战旅担任班长、营部文书。服役期间,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党员”“优秀班长”等。

年8月,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黄国雄所在部队奉命开赴荆江抗洪,连夜空投到湖北某基地,赶到嘉鱼县防洪大堤。荆江在第7次洪峰中咆哮,巨浪一次次冲击堤岸。当战士们冒雨到达一处险堤时,洪水已经冲过土基撕开了一个口子。“共产党员上!”黄国雄率领几名战友跳进淹过肩膀的泥水中,踩住一个又一个沙袋。在水中“泡”了6个小时,决口终于被堵上。一个多月里,黄国雄日夜坚守在大堤上,查险情运沙袋堵管涌。抗洪结束后,他瘦了5公斤,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被授予“抗洪勇士”称号。

年12月,黄国雄从部队回乡探亲。一天,他正在桌边吃中饭,突然听到屋旁水塘里传来“扑通”的声音。“不好,有人落水了。”他扔下碗筷跑出家门,果然看见一个小男孩掉在水中。黄国雄迎着寒风冲过来跳入池塘,奋力将小孩推到岸边。小孩已经昏迷过去,脸色苍白,被送到附近诊所抢救。孩子的母亲赶到后,浑身湿透、冻得直打哆嗦的黄国雄才回家换衣。被救起的小孩叫黄赏,其家人说起此事,至今万分感激。

年退伍后,黄国雄回到家乡,帮助父母打理小店生意。但奖状和军功章他一直收藏在柜中,不为人知。这年12月,桥头村村民蒋喜林的妻子因难产引起大出血休克性昏迷,生命危在旦夕。黄国雄看到情况紧急,立即租了一辆车子,将孕妇送到50医院抢救,并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退伍费中拿出0元为病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因抢救及时,孕妇平安产下一男婴。

年,黄国雄医院检查,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黄国雄知道白血病意味着什么,但考虑到家庭无法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他拿了点药就回家了。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吃多了对肝脏等器官有损害,必须每天注射一种90多元一支的干扰素,黄国雄只打了一次就放弃了。回到村里,黄国雄一如既往地参加生产劳作,一如既往地冒着严寒酷暑当民兵军训教员,一如既往地无私帮助他人。他舍不得打90元的针,却掏钱帮村里的五保老人买煤买米。村里的5位五保老人都得到过黄国雄的照顾。88岁的五保老人邓秀英临终前念叨着黄国雄的名字。黄国雄从10岁开始照顾这位老人,经常给她送米送菜送柴。参军入伍后,经常写信、打电话询问她的情况,回家探亲时头一个就去看望老人。年4月,看到老人家的煤烧完了,他拿出元买了一吨煤,又花了50元租车费将煤送到她家里。91岁的孤寡老人谢身修无依无靠,多年来一直得到黄国雄和他一家的关怀。老人逢人就说:“黄国雄是好人,比亲人还要亲!”

尽管得了重病,但黄国雄仍冲锋在前。2年,3个放牛娃在山里生火引发山火,黄国雄冲进火海救出3人,当他还要去扯出水牛时,老支书毛秋南死死拉住吼道:“再进去你就出不来了!”他才罢休。

4年清明节下午,黄国雄抬头看到与邻乡交界的大山那边突然冒出大股烟雾,几分钟后山顶闪现火苗。“不好,起火了——”他大喊。这座山上有多平方米的森林,火势蔓延将把森林烧成灰烬。黄国雄拿起砍刀,冲向山顶……他宛如高掣着旗帜的战士,身后是闻讯赶来的7名党员和近百名村民。扑灭山火,稍有不慎就会葬身火海。黄国雄和村民们手持树枝不停地扑打,奋战4个小时,抢在山火冲到脚跟前时,砍出一条长多米、宽3米的隔离带。大火渐渐熄灭,黄国雄累得坐在地上,牙龈出血渗出嘴角,在村支书的追问下,他才说出了病情。

不久,邓希安所在的富田村来了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邓希安耐心地问长问短,终于弄清了老人叫谢身修,她的娘家就是富田村的,出嫁后在长沙生活,一直无儿又无女,老伴也过世了,户口也早已迁出去了,老人找不到亲属,于是回到老家徘徊在村口,孤苦伶仃。邓希安便跟儿子黄国雄商量,黄国雄主张把老人接到家里住下,母子俩达成了一致意见,立即想办法把她的生活安顿好。老人腿脚不灵活,他们娘俩就把她安排在一楼的平房里居住。谢身修老人在邓希安家里一住就是4年。黄国雄和家人把她当亲人照料。老人在去世前几个月中风,黄国雄对待自己的奶奶一样全方位照料,大小便都由她抱去卫生间,无怨无悔。老人80岁生日时,黄国雄尽管经济紧张、治病要钱,仍然到镇上买回猪肉,宰了一只鸡给她做寿。“人生九十不容易,何况她还是孤老。”黄国雄这样想着。谢姥姥说:“黄家的人待我不薄啊,比亲人还要亲;国雄就是我的亲孙子咧!”老人眼里闪着泪花。

5年5月,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发生了特大洪灾,他毫不犹豫地拿出2万块钱捐给受灾的乡亲。这年年8月的一天,干鼻山森林起火了,1000多亩山林面临灭顶之灾。黄国雄看到了,拿起砍刀就冲出门,对妻子肖继红说:我去救火,你快去村长家报警叫人。妻子一把拉住他:你病得那样重,还是通知别人上山救吧。黄国雄说:我是党员,我不去,谁去啊?他冲进了火场。在扑灭山火的4个多小时里,他一直冲在火场最前沿,当火势被控制住后,他却倒下了,整整昏迷了4天。6年9月,医院看病回家路上,看到邻村10岁的女孩刘丽路在山塘边洗手,不小心掉进塘里。国雄立马跳进塘里,把女孩救起来,把她抱到家里换上干净衣服,送她回家。

2007年春节前,由于牙龈大量出血,黄国雄不得不医院接受化疗。

年5月4日,黄国雄获第九届“湖南省青年五四标兵”称号。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坚在湖南团省委关于黄国雄的先进事迹推介材料上批示:“学习黄国雄同志,做促进富民强省的当代青年。”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称赞黄国雄身处卑微,却心虑大事。

年5月30日,娄底市委、市政府、娄底军分区公开发布《关于开展向黄国雄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在年7月湖南省召开的事迹报告会上,他说:“假如我病情加重,无力回天,我愿将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进行研究,给其他同我一样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年9月11日零点28分,“把帮助别人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的黄国雄,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年仅31岁。

黄国雄的事迹留给社会太多的感动,受到李长春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为高度赞扬黄国雄及家人的义举,团省委青基会确定配赠8万元在黄国雄生前就读的荷塘镇中心学校建设一间希望图书室,并命名为“黄国雄希望图书室”。黄琼闻讯后,主动提出将自己省吃俭用省下的三万元也用于建图书室,添置了书架和部分图书。年9月28号,黄国雄逝世一周后,希望图书室正式挂牌启动。

黄国雄获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下篇(二)黄琼:弱女子赤手空拳制服持刀男

黄国雄的姐姐黄琼自年从部队转业到娄底市房产局工作,经单位改革,成为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一员。弟弟黄国雄重病时,她曾要捐骨髓求弟弟,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很多人为之感动。她的很多感人事迹也随之浮出水面。

0年8月27日,是丈夫李桂阳三十六岁的生日。中午,下班回家的黄琼照使做好饭菜,等待丈夫回家,家里还来了不少亲人。

可是奇怪,一点整了,还没有丈夫敲门的声音,黄琼给丈夫打了个电话,关机。黄琼心里便开始有点隐隐不安。一点二十了,门外还没有丈夫的脚步声,打电话还是关机。到底怎么了?饭菜快凉了,黄琼没有心思吃饭。虽然这样的情况已经有过不知多少次,但每一次,黄琼都会不安,丈夫当警察,随时都有出警的可能,每次出警都可能有危险。两点多了,黄琼再次打电话,依然是关机。黄琼开始胡思乱想起来,由于心情紧张,根本无心吃饭。虽然丈夫不能按点回家吃饭的时候很多,但大多要事先打个电话告知,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黄琼的手机报警似地响了起来!是丈夫打来的!黄琼忙按下绿键,正想开口问缘由,丈夫冷静地说:“医院某房间来一下!”就挂了电话。见丈夫说的这么镇静,黄琼的心放了下来。

到医院去干什么呢?丈夫经常帮助老人,医院看望他帮助过的老人,这次肯定也是这样。黄琼便习惯性地到楼下超市买了水果,医院而去。

推开病房的门,黄琼大吃一惊:只见丈夫的手上缠满纱布,手被吊在一个架子上,人正在输液,脸因失血过多而显得黄瘦了许多,黄琼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原来这天上午,丈夫在娄底火车站出警,到某宾馆缉拿毒犯时,毒犯手上有枪,在缴获毒犯的枪时,毒犯负隅玩顽抗,开枪杀人!丈夫眼明手快,缴了毒犯的枪,但指弹还是从右手的掌中射了过去……

黄琼结婚后,在靠近娄底三中的一个城中村买了一套房子安家。这是小宗土地开发的商品房,房价相对便宜,又不要物业管理费,更重要的是靠近娄底三中,小孩读书有学位、方便。

但城中村最不好的就是没有配套设施服务,一条穿村而过、连接乐坪大道和中兴路的村中小巷,虽是村民必经之路,但常年泥泞不堪,有的村民还种了萝卜、辣椒,只留一条窄窄的空处让人通过,如果两人对面走来,一人就得站在一头等候,等对面的人走过来才能走过,否则就会踩到菜地。简直是一条人行单行线。黄琼看到村里的人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天穿皮鞋完全过不了。孩子们每天上学下学,有些喜欢追逐打闹的孩子到了路窄处往往摔个狗啃泥。

黄琼下决心要把这条近七百米长的巷子硬化。黄琼便发动村民一齐动手,自己带头捐款,一些村民也跟着一千元、几百元的捐。但更多的村民是冷眼看把戏。硬化了一百多米后又停了下来,不但经费跟不上,那些种了菜的农民还极力反对、阻挠,高价索要“征地赔偿费”。黄琼一个一个地做工作,但做通了这个,那一个又不干了。只要有一个钉子户阻工,整个都得停下来。有一次小区内有一户人家起火,报警后消防车根本开不进来,给消防员带来很大不便。好大火势不大,消防员用手持灭器把火扑灭了。黄琼借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做大家的工作,阻力这才被消除。就这样修修停停,村民们慢慢理解了,也看到硬化了的巷子给大家带来的方便,便慢慢地开始缓和、让步、支持。前后三年,终于把村子里这条近七百米长的巷子硬化了。硬化了的道路可以开进大货车、消防车,村民们都说,多亏黄琼带了个好头。娄星区政府还为该路段装上了太阳能灯。路通了,灯亮了,当初许多不理解的小区群众心里疑虑也驱散了,有了这条裤腿不再沾泥巴的水泥路,小区居民对黄琼一家也刮目相看。

黄琼在娄底市房产局工作时,有一次她和同事李卫平去公租房收缴房租。

当她来到一个牢改释放犯那里收缴房租时。小区里的人说:你们不要去了,收不到的。黄琼也听同事说过,这一间住的是个牢改释放犯,大家都不敢去收。

黄琼进去一看,见家里还有他的老母亲同住,一了解,原来年迈的母亲体弱多病,因为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举步维艰。黄琼和同事便向领导进行了汇报:“一个刚刚回归社会的人在我们这里,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温暖。”在黄琼的争取下,这位牢改释放人员和他母亲免费住了整整六年。

年5月,黄琼在人民大会堂领取最美家庭奖时留影

六年里,黄琼只要来到这里,她都会提着菜,带着小礼物来看这对母子。黄琼传递的温暖,燃起了这对母子积极进取的动力。多年后,黄琼所在单位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他说:“在我无助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关心。今天,我是来补交房租的。”

一天上午,办事大厅里,突然两个人争吵起来,声音愈来愈大,情绪愈来愈激烈,其中一个还拿出了刀子准备刺向对方,办事群众纷纷闪避。黄琼见状,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一把握住行凶者的手,大义凛然地说:“有话好好说,不能动刀子!”

那两个人见是一个女的,根本不当回事,瞥了她一眼又继续吵起来,一个扬起刀子就要刺,一个到处找家伙。黄琼抓住那只握刀子的手不放:“把刀子给我!”黄琼身子比较瘦弱,但此时不知怎么爆发出一种巨大的力量,那男子完全被她的力量和气势摄住了,手一松,刀子到了黄琼手上。黄琼说:“不要吵了,什么事跟我说。”说着,迅速把刀子拿到办公室藏了起来。随即纷纷赶来的同事们对两个男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成功化解了这起恶性事件。

在黄琼心中,妈妈是一个乐于助人、有求必应,一生行善的好心人。“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这是母亲常对她说的一句话,黄琼时刻将这句话记在心里,并落实到行动上。只要有空或是周末,黄琼便会回娘家,与父母亲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帮着洗衣做饭,剪头发晒被子,陪他们聊天解闷,精心照顾老人。

这些年,村里的孤寡老人都成了黄琼家的“亲人”,有不少老人在黄琼一家的照顾下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他们的无私奉献,让老人们有了一个安全、温暖的港湾,使老人们感受到了人间温暖,享受到了幸福。老人们感慨地说:“我们虽然不是黄琼家的亲人,但他们待我们胜似亲人。”

年,黄琼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年5月,黄琼代表全家在人民大会堂领取“最美家庭”奖,受到时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接见。

黄琼全家和父母、儿女

一家三代如此忠诚向善,初心不改,虽有牺牲,亦不变志,始终如一。这到底是因为什么?笔者从这三代人的感人故事中,寻找到了这个善的密码:就是普通百姓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这个红色的基因,深深植入了他们的内心,这才风吹不动,雨打不摇,坚不可摧!

袁杰伟

原创难真金白银赞赏更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hnnwy/7555.html